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全体师生员工正对标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力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栉风沐雨,北京理工大学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历久弥坚。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学校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现设有19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前1‰。近年来,学校结合传统优势和长期发展需要,重点建设“5+3”个学科群——“高效毁伤及防护”学科群、“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复杂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群、“运载装备与制造”学科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特色理科”学科群、“医工融合”学科群、“军民融合与创新发展”学科群,形成“优势工科引领带动、特色理科融合推动、精品文科辅助联动、前沿交叉创新互动”的学科整体建设布局。学校现有教职工3400余名,汇聚了27名两院院士、4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和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拥有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立德树人,北京理工大学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传承文明。学校致力于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在建校80年以来的30余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40余位院士;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精品在线开放课15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北京理工大学航模队夺得2018年英国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大赛载重飞行冠军;机器人队斩获ICRA 2019 RoboMaster人工智能国际挑战赛总冠军;“飞鹰”队代表中国在2020年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国际机器人挑战赛中再次冠军,成功卫冕;实现国际赛场连续四年夺魁;累计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6项、银奖7项、铜奖12项;”累计获全国“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15项;累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3项、银奖11项、铜奖3项;累计在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奖36项。近五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97%,研究生就业率达98%以上。面向国际,学校已经与6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的346多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等70多所合作院校设立学生交换项目,形成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全球网络。
师资力量
王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毛二可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顺亭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朵英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立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才鸿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葛墨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海岩
中国科学院院士
梅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方岱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逢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
项昌乐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哲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玉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于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绍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伟仁
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瑛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姜会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晓
中国工程院院士
毛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东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树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杰出人才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周立伟
毛二可
吴沧浦
马宝华
费元春
曹 泛
冯长根
魏宸官
梅凤翔
王 越
刘吉平
冯顺山
倪国强
胡海岩
匡镜明
焦文俊
崔占忠
王兆华
吴嗣亮
龙 腾
陈少华
曲良体
庞思平
王国仁
林德福 席军强
何梁何利基金奖
序号
获奖年份
授奖类别
获奖人员
1
1999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王 越
2
2002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毛二可
3
2005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刘吉平
4
2007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孙逢春
5
2009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张 军
6
2012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胡海岩
7
2012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吴 锋
8
2012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梅 宏
9
2014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吴嗣亮
10
2016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方岱宁
11
2017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姜 澜
12
2018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陈 杰
13
2018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庞思平
14
2019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龙 腾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吴 锋
黄风雷
焦清介
苑士华
龙 腾
王富耻 姜 澜 崔平远
王涌天
栗 苹
项昌乐 张 军
毛二可
方岱宁
梅 宏
王西彬
付梦印 杨树兴 周天丰 陈 杰
张之敬
“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聘任专家
专家委员会顾问
毛二可
专家组成员
黄河燕
王涌天
姜 澜
黄 强
项昌乐
崔平远
龙 腾
高梅国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
序号
姓名
单位
类型
入选年度
1
黄 强
机电学院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016
2
黄 强
机电学院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012
3
胡纪滨
机械与车辆学院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019
4
郝 群
光电学院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020
5
姜 澜
机械与车辆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2
6
林 程
机械与车辆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3
7
龙 腾
信息与电子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3
8
夏元清
自动化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3
9
陈小伟
前沿交叉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3
10
曲良体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4
11
邱丽荣
光电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4
12
姚裕贵
物理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4
13
王震坡
机械与车辆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6
14
季葆华
宇航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7
15
黄 华
计算机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7
16
王 博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7
17
陈少华
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7
18
庞思平
材料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8
19
王业亮
信息与电子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8
20
邓志红
自动化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9
21
何洪文
机械与车辆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9
22
陈鹏万
机电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20
23
崔 嵬
信息与电子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20
24
席军强
机械与车辆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20
25
祝烈煌
计算机学院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20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入选年份
入选人员
1995
辛建国
1996
胡海岩
2000
方岱宁 王涌天
2001
梅 宏
2003
胡更开 胡瑞法
2004
魏一鸣
2006
宁建国 陶 然 张 军
2007
杨国昱
2008
张向东 刘青泉
2009
黄 强 陈 杰
2010
季葆华 姜 澜 王国仁
2011
陈少华
2012
龙 腾 夏元清 姚裕贵
陈小伟 董 毅
2013
王 成 曲良体 梁 军 陶 军
2014
黄 华 李 春
2015
胡 峻
2016
曾 涛 王 博 王兆华
2017
王业亮
2018
邱丽荣 张景瑞
2019
孙 健 廖 华
2020
崔 嵬 邓 方 谢海燕 杨 健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入选年份
入选人员
2012
程灏波 王业亮
2013
胡洁 李晓芳 张加涛 廖华
2014
邱丽荣 邓志红 谢海燕 梁巧梅
2015
孙健
2016
周萧明 马玉荣
2017
田强 钟海政 邢成文 梁敏敏
2018
马天宝 滕宏辉 程德文 辛斌 余碧莹 刘滨
2019
朱蓉禅 张 磊 徐 伟 熊 瑞
刘铖铖 李 欣 李 伟 冯 霄
陈浩森
2020
邓宇星 彭志龙 刘 驰 石 青 陈 晨
高 然 袁梦琦 朱艳丽 曲 申 张 晋
郑法伟 黄 元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入选年份
入选人员
1997
胡海岩 冯长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
1999
黄风雷 孙逢春 金伟其 安建平 梁启宏(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
2004
白春华 项昌乐 邓玉林 魏一鸣
2006
梅宏 杨树兴
2007
宁建国 陶然 陈杰
2009
马彪 赵维谦 杨国昱
2013
王兆华
2014
吴嗣亮 王国仁
2015
龙 腾 陈少华
2017
曲良体 庞思平
2019
梁军 王成
2020
林德福 席军强
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特聘、讲座教授
入选年份
特聘教授
讲座教授
2010
张加涛
郝 阳
2011
夏元清
华 宏 Paul Wiegmann
2012
曲良体
原进洪 霍晓明 黄志民
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李科杰
杨树兴
黄风雷
项昌乐
侯光明
吴嗣亮
汪 渤
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人选名单
类别
入选人员
学术技术带头人
杨树兴
项昌乐
陈 杰
王富耻
黄风雷
杨荣杰
吕 昕
吴 锋
苑士华
冯顺山
金伟其
吴嗣亮
邓玉林
左正兴
张永发
汪 渤
李金林
崔平远
高级管理人才
侯光明
赵 平
赵显利
李和章
杨 宾
赵长禄
杨蜀康
高级技能人才
孙宪林
李育球
刘长林
倪鸿宾
刘 榕
王 俊
王肇敏
杨长茂
邱文伟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安建平
黄风雷
陈 杰
陶 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入选年份
入选人员
2004
白春华 李春 曹传宝 胡峻 龙腾 徐春广
马彪 刘福水 孙克宁 张向东
2005
崔利荣 高春清 缪玲娟 欧阳吉庭 王晓力 王一夫 梁军 赵维谦
2006
陈鹏万 蒋立宁 牛振东 曾涛 朱东华 姜爱红
杨盛谊 王树良
2007
江毅 单家元 林程 阎艳 温俊海 王军民
何海燕 刘云 杜大明
2008
程灏波 夏元清 王成 胡纪滨 李勤 谢海燕
曹敏花 江兆潭 董沛武 陶军
2009
季葆华 张建国 廖日东 刘峡壁 陈人杰 曲良体 王兆华 李寿平 庞思平 马宏宾 杨健 杨智
刘刘 黄华
2010
苏煜 宋卫东 王文中 马旭 李慧琦 王美玲 金海波 严乙铭 冉伦
2011
周萧明 何洪文 胡洁 常军 邓志红
沈建冰 马壮 张加涛 韦浩 颜志军 徐昕
李京廉
2012
刘战伟 刘彦 杨帆 梁巧梅 赵先 张祥
李炳照 程德文 方浩 潘小敏 祝烈煌
吴川 刘辉 汪首坤 李丽 范群波 张建卫
2013
乔栋 李欣 王震坡 胡滨 崔嵬 许稼
孙健 沙德尚 刘辉 苏岳锋 白莹 冯永君
邢燕霞 李晓芳 廖华 鞠彦兵 王东声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入选年份
入选人员
1993
辛建国
1994
胡海岩 孙逢春 冯长根
1996
王涌天 刘吉平
1999
黄风雷 金伟其
2000
杨树兴
2001
罗运军
2002
吴嗣亮 张韫宏
2003
邓玉林 郝 群 项昌乐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第一届
教师奖:冯长根 吴 锋
第二届
教师奖:程 莉
第三届
教师奖:赵瑾璐
第四届
教师奖:许质武
第六届
基金:张韫宏
教师奖:齐秋群
第八届
基金:王武宏
教师奖:吴惠彬
第九届
基金:牛振东
教师奖:龙 腾 胡昌振
第十届
基金: 李 春
教师奖:黄一帆
第十一届
基金:程灏波
教师奖:王 菲
第十二届
基金:王兆华
教师奖:李炳照
第十三届
基金:曲良体 黄 华
教师奖:马宏宾
第十四届
基金:沈建冰
教师奖:赵 先
第十五届
基金:周天丰 廖 华
第十六届
基金:黄玲玲 王 科 郝 宇 刘 滨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
下一篇:北京大学